-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竹產業期待大發展
- 評論:0 瀏覽:2443 發布時間:2006/10/19
- 中國素有“竹子王國”的美譽,無論是從《詩經》中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或是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詩句中,都不難發現中國源遠流長的竹文化痕跡。作為世界上竹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中國有40多屬500多種竹類,竹林種類、面積和蓄積量均居世界前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竹業發展迅猛,形成了一個由資源培育、加工利用到出口貿易的新興產業,特別是竹人造板系列產品和機制竹漿造紙的發展,標志著中國竹產業跨入現代工業化利用的新階段。竹產區的群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過程中,走出了一條以竹業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新路子。
方興未艾的竹產業
全球的竹類植物共有70余屬,1200余種,總面積2200萬公頃,而其中亞太竹區面積和竹種就占到世界的80%。竹材廣泛用于建筑、交通、家具、造紙、工藝品制造等諸多領域。每年竹產業為全世界22億人口提供經濟收入、食物和住房,全球竹產品的年貿易額更是超過85億美元。
竹在水土保持、保護環境、發展旅游方面同樣具有重要意義。與同樣面積的樹林相比,竹林可以多釋放35%的氧氣。竹林四季常青、枝葉茂盛,加之竹葉覆蓋地面,1株竹子可固定6立方米土壤,1公頃竹林就可蓄水1000噸。竹子形態優美,觀賞價值高,在美化環境和風景園林上也廣為利用。
據2001年產竹省(區、市)統計,我國現有竹林面積551萬公頃,其中毛竹350多萬公頃,占60%以上。竹子主要分布于北緯30度以南的17個。▍^、市),其中福建、江西、浙江、湖南4省的竹林面積約占全國的50%以上。據2001年全國竹業經濟現狀調查,全國竹材產量17.94億根,竹筍480萬噸,竹業年產值可達370億元。由我國生產的竹編、竹樂器、竹雕、手工藝品、日用品和竹建筑等享譽世界,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約6億美元。
在云南屏邊小學,由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和浙江新昌竹木有限公司聯合試制的教學樓竹膠合梁屋架和竹人造板墻板在校舍建設中初露鋒芒。在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機場候機樓,中國出品的薄型竹天花板搭建而成的候機樓頂棚氣勢磅礴,它的生產廠家——浙江杭州大莊地板廠,開創了中國竹產品在國際工程項目中搶灘成功的先例。
隨著科研的深入,竹子快速繁育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單位面積竹林產量成倍提高,竹子的加工利用不斷向工業化利用、精深加工、全竹利用和高附加值方向發展。目前,全國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竹加工企業約有30家,5000萬元以上的竹加工企業約有9家。浙江安吉竹加工業年產值達37億元,浙江臨安、福建建甌、廣東信宜竹加工業年產值均超過了10億元。
國際竹藤組織副總干事陳緒和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眼下中國對于木材的需求量很大。由于國內目前非常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東北地區天然林減產,長江、黃河中上游地區天然林禁伐,尋找木材替代產品非常重要。我國無論在竹子科研、生產、開發和利用方面,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中國發展竹產業是林區發展非木經濟的一個很好出路。目前竹業已成為產竹省(區)的新興支柱產業之一,與花卉業、森林旅游業、森林食品業一起,成為我國林業的四大朝陽產業!
竹產業拉動農民增收
近年來,隨著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和林業建設進程的加快,竹業以其效益高、見效快的優勢,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彰顯出重要地位和作用。
生產實踐證明,竹是重要的可再生非木材產品,生產周期短、用途廣泛,是在多方面可代替木材的具有重要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森林資源。此外,竹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推動竹產業的發展對于增加就業、促進農民增收有重大意義。
在有“中國竹鄉”美譽的浙江省安吉縣,農民人均收入和縣財政收入的1/3以上來自竹業。福建省2003年的竹業總產值達86億元,全省竹業產值上億元的縣有18個,其中僅豐產竹林項目就為竹農每年增收3億元。政和縣鐵山鄉高林村,竹業產值達到600多萬元,人均竹業純收入2400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2/3以上。湖南省桃江縣,2002年竹業總產值達11億元,占全縣GDP的25%,全縣財政收入的17%和農民收入的26%來自竹業。貴州省赤水市結合退耕還林工程建設,通過退耕還竹,構建大竹業,農民收入中的40%來自竹子,形成以竹子為核心的農民增收之路。
對于竹業的發展,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制了《2003—2010年全國竹林基地建設規劃》,浙江、福建、云南等主要產竹。▍^)也編制了竹林基地建設和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竹業發展目標。四川、湖南省為推動竹業發展,分別出臺了關于加快竹業發展的意見,為竹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在這些地區,竹業已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壯大山區經濟實力方面顯示出很強的生命力。
突破竹產業發展的制約
雖然我國竹類資源豐富,但目前作為經濟竹種被廣泛開發利用的只有近20種,其余大多數竹種尚處于野生狀態。竹業經濟也主要表現為東部沿海省份竹加工業發達、經濟實力雄厚,內陸省份雖然竹資源優勢明顯,但加工業發展滯后,竹業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各地區之間竹業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竹林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優勢遠未發揮出來。
目前我國的竹加工企業主要是小企業,有些地方甚至是家庭作坊占多數,這種產業現狀導致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低,新產品、新技術開發能力弱,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不多。此外,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育也不容樂觀,在竹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一些地方竹政管理過于繁瑣,稅費政策不合理等因素,也極大地影響了竹業產品的流通,制約了竹產業的發展。
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走集約化、規;、國際化發展的道路,是未來我國竹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這條道路上,中國的竹產業還要面臨產業重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產品創新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等一系列考驗。
面對這一形勢,各地應當采取“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加快形成以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帶動、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竹業發展新格局。此外,還應當鼓勵以集約經營的方式,開發竹保健食品、竹纖維制品、竹炭產品等新興產品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對竹業發展的政策引導和機制創新,為各地將竹業做大、做強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對于充分調動土地所有者、竹林經營者的積極性,促進竹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