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河北林產工業資源基礎初步形成
- 評論:0 瀏覽:2148 發布時間:2006/10/19
- 河北省在速生豐產用材林工程建設中,探索出訂單、林企一體化、股份合作、工程結合、定向培育等造林模式,涌現出了40多個豐產林造林大戶,100多個家庭林場,400多個專業村,60多個林業莊園,初步形成了林產工業發展的資源基礎。
"河北林業產業在全省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河北省林業局副局長張靜說,僅石家莊、衡水、保定、廊坊等市的板材業就給農民帶來直接經濟收入達20多億元。這些成果的取得,與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10月13日召開的河北省速生豐產用材林建設現場會,把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當作壯大林業部門實力的重點工程來抓,要求加快發展步伐,增加資源儲備,緩解產業供需矛盾。
張靜說,河北要確保板材大省,就必須大力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因為它是企業騰飛的保障。
武邑縣"人均一畝林、百株樹"
讓速生豐產用材林迅速成林成材生財,在河北衡水已不再是口號與夢想。衡水市的武邑縣曾是個沙多、地多、干旱缺水的窮地方,全縣830平方公里上的32萬口人93%是農業人口,2002年以前,農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
2002年依托速生豐產用材林工程,短短3年多的時間,武邑共完成營造速生豐產用材林40萬畝2600萬株,實現了"人均一畝林、百株樹"的目標。
速生豐產用材林的迅速發展,有效地抑制了風沙的侵襲,改善了生態環境,使糧食產量大增,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98元。
記者看到,在武邑的土地上,不管是田間地頭、房前屋后、河渠路旁,除了公路、房子和莊稼以外的地方全部植上了速生豐產用材林。現在這里已經再無地可以植樹了。有專家預計,再過5年,衡水的速生豐產林將把全市經濟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建設讓企業"吃得飽"的后備資源庫
河北省林業局產業辦主任趙英辰說,河北省是人造板大省,每年所產板材1000多萬立方米,占全國板材生產量的五分之一。現在全省共有各種板材企業1000多家,僅人造板企業每年消耗木材約1300萬立方米,省內每年僅有不到300萬立方米的供給量,缺口部分全靠進口和外省補給。
隨著世界各國環保意識的提高,一些木材出口國對進口國設置的"門檻"也越來越高,木材資源的極度短缺將是河北省所有板材業面臨的最大壓力。河北深州長城木業有限公司、河北宏泰人造板有限公司、河北賽博板業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木業巨頭企業紛紛喊"餓",企業"吃不飽"使生產能力大打折扣。
專家提醒,解決這一矛盾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
形成千萬畝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
早在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出臺后,河北省把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作為以生態建設為主、解決木材供需矛盾的治本之策,制定了《2003年--2010年河北省林板(紙)一體化建設規劃》,確定了發展六大原料林基地的總體布局,在黃河故道、冀中平原、灤河流域、濱海平原、永定河下游、青龍河流域的60個縣(市區)內,營造了面積為1000萬畝的速生豐產林基地。
河北省提出"在平原區建設以生產林板加工原料為主的千萬畝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對在閑散地上造林200畝以上的非公有制造林主體,每畝給予10元的獎勵、5年內免征各種稅費的同時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工業原料林和非林地上營造的人工商品用材林的主伐年齡和采伐方式由林木所有者自己決定。"這些優惠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和社會各界的造林積極性。全省180萬人,130多家工商企業,20多家域外企業從事、參與了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形成了集約化速生豐產原料林基地。豐產林建設"基地+農戶"直接帶動農民150多萬戶,戶年均增收近千元,初步形成了林產工業發展的資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