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06年房地產市場盤點 細數樓市的“六大熱點”
- 評論:0 瀏覽:1670 發布時間:2007/2/27
2006年房地產大盤點之一:浪潮中的平衡點國家安定富強、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馬不停蹄、人民幣升值浪潮高漲、海外資金紛紛流入、住房需求熱潮滾滾、人多地少問題難以得到解決、民間資金越來越多……這些是什么?是社會發展的長期潮流、是主流。{TodayHot}
部分區域房價漲幅過快、部分老百姓抱怨買不起房、有開發商玩手段蒙購房人、有購房人籌劃集資建房不陪開發商玩了、主管部門惆悵如何讓房價穩定地上漲……這些是什么?是2006年,也是最近幾年樓市發展的浪花逆流和浪潮。
主流、浪花、逆流,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混雜一起,或潮流激蕩、或浪花飛躍,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2006年,政策面上,新政連續不斷,住房供應結構、稅收、信貸、土地、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等方面招招相連,連環出擊。{HotTag}
市場面上,土地提價、屯地受到打擊、多少貪官落馬、多少騙局曝光,市場制度越來越完善。
價格面上,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多是繼續上揚,北京、深圳領漲全國。
區域熱點此起彼伏、產品形態日趨多樣、二手房市場越見蓬勃發展。
在浪潮的起落盤旋中,本刊認為,2006年中最具標志意義的、具備潮流博弈平衡點意義的、對未來幾年市場格局都會有所影響的事件就是\"90平方米標準\"。90平方米,這是2006年所確定的、是開發商求利與百姓安居的平衡點、是人多地少矛盾的平衡點、是政府穩定房價意圖與開發商謀求利潤最大化的平衡點、是滿足都市人生活的平衡點……
從短期看,多少企業的利潤率將受此影響,多少設計所的風格將就此轉變;從長期看,隨著居室面積的變化,多少人的生活也會隨之出現潛移默化地改變。該政策的影響范圍、影響深度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浮現出來。
基于以上原因,本刊在此次年終盤點時,將最終的封面主題確定為:2006開啟90m2后時代。
一個新的樓市時代來到了,\"90平方米標準\"的落實與否將直接關系到整體市場的平衡和穩定,在各方潮流的博弈中,浩蕩的時代河流究竟會流向何方?\"90平方米標準\"能發揮它的歷史使命嗎?該政策的歷史使命又將在何時畫上句點呢?呵,何必說那樣遠呢,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2007年,背負著90平方米的印記,大家準備上路。
2006年房地產大盤點之二:細數樓市六大熱點限外政策并沒能阻止外資進入的步伐,華聯商廈就是凱德置地收購的物業。
2006年,多少官商勾結被陽光洞穿,一場貪腐大夢盡碎無痕;2006年,多少資金驚濤拍岸,席卷而來;2006年,多少人苦于房價高漲,左沖右擋意圖突圍……
事件一反腐風暴本年度最惹人關注的樓市事件就是一連串的\"反腐\",或許將\"反腐\"稱為此輪樓市調控的\"最亮點\",并不為過。
李寶金、李大倫、雷淵利、何閩旭……每個名字后面都牽扯到一位或幾位房地產老板,隨著這些官員的落馬,越來越多的房地產行業黑幕被曝光,一場反腐風暴正在房地產業界愈演愈烈。不管是開發商出事,帶出一串官員,還是官員出事,帶出一串開發商。
從目前已經破獲的腐敗案件來看,幾乎涉及到房地產開發的各個監管環節,從土地、規劃、貸款到銷售,腐敗的痕跡無處不在。一業內人士說,開發商要想做一個樓盤,各主管部門的\"菩薩\"都要拜,一路拜下來的費用占到樓盤總成本的3%到5%,甚至更高。
預計2007年,反腐將繼續成為樓市中的獨特亮點,隨著國土部、建設部、銀監會等主管部門的監管制度越來越明晰,有關權力越來越集中,靠個別領導貪腐而謀得項目利益的機會怕是越來越小了。
事件二限制外資2006年,多少國外資金驚濤拍岸,席卷而來,直奔中國樓市呼嘯而來。
面對外資的難擋熱情,2006年7月份,國家建設部等六部委發布了\"171號文件\"限制外資炒樓。然而,時近年底,外資機構投資者在短暫的蟄伏后,依舊沒有收手或暫停的跡象。海外基金繼續在中國房地產市場排兵布陣。
預計2007年,各界人士不會坐視這種情況不理,限外浪潮將繼續推進。
事件三稅收改革8月1日,對二手房交易強制征收20%個人所得稅。國稅總局一紙令下,二手房市場一片驚慌。
8月1日大限來臨之前,各地樓市紛紛上演避稅大戰。僅在7月28日一天,北京市西城區房屋交易中心的二手房納稅接待人數,較之平時增長了6倍;7月底的那幾天,上海二手房市場的平均交易量增長了30%-40%,幾乎達到之前25天的交易總量。
時間節點該來總是要來的,8月1日過去了,新規則生效了,各地也就平靜了。
預計2007年,有關的稅收政策將會進一步完善,相關的稅種改革、稅率改革越來越成為調控的主力軍。
事件四成本論戰本年度中,財政部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第十二號)》顯示,部分房地產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嚴重。39戶房地產開發企業共查出資產不實93億元,收入不實84億元,利潤不實33億元。
消息一公布,原來就一直進行的、對開發商成本質疑的聲浪一下子高漲了起來。但呼吁公開者有之,反對公開者也是同樣理直氣壯,2006年過去了,爭論還在進行中。
預計,2007年個別地區、個別城市、個別項目可能會出現完整公布成本的案例,但指望2007年開發商就全部束手待斃,將自己的商業秘密大白天下,還是不太現實的,\"斗爭還未結束,同志還需努力。\"事件五集資建房臨近年底,溫州向外界發布消息稱,全國首個個人集資建房計劃在溫州正式成功啟動,所謂個人集資建房就是個人自愿簽署協議,一起自籌資金購買地塊,然后以非贏利方式合作建房。據說,溫州該項目5個月后就可望破土動工,建成之后,預計房價僅為市場價格的一半。
其實,為了實現\"輕松買房\"的夢想,早在一年前,北京市民于凌罡就率先提出集資建房的構想,隨后全國立刻掀起熱潮,上海、武漢、廣州、南京、成都等各大城市紛紛加入討論并成立組織,出現了形形色色的集資建房召集組織。
按照溫州方案,2007年,全國首個個人集資建房就該夢想成真,能最終成真嗎?只有拭目以待。
事件六騙貸頻發\"姚康達\"事件、森豪公寓事件……幾起惡性騙貸案件在2006年完整曝光。
2006年2月,上海銀監局公布的《2005年上海中資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運行報告》披露,至2005年12月末,上海個人住房不良貸款余額達15.48億元,不良貸款率已達到0.58%,比3月末上升0.17個百分點,升幅明顯。各家商業銀行在年關將至的時候,再次選擇了剎車。針對商業房產的放貸已經基本停止。
國際清算銀行(BIS)在其近日發布的季度報告中指出,中國的房屋貸款市場達2270億美元,規模居亞洲之首。
從上述銀行方面的數據可以看到,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房地產按揭貸款已經成為相當數量銀行的支柱性業務。如果房地產價格大幅下滑,風險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