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定瓷配方無償轉讓:期待定瓷800年前的輝煌
- 評論:0 瀏覽:1796 發布時間:2007/2/27
核心提示: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白瓷馳名。名揚天下的景德鎮深受其影響。定窯始于唐代,在宋代迎來鼎盛時期,元代因戰亂等故,定窯在歷史上消失了。197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定窯正式走向恢復生產的歷程。近日,被學術界譽為“名窯復興時期的中國定瓷之父”陳文增宣布有條件無償轉讓定瓷配方,以期再現定瓷宋代時期的鼎盛與輝煌。消息甫一傳出,便不斷有企業前去洽談。 {TodayHot}
定瓷:期待800年前的輝煌
定瓷配方無償轉讓引人關注
保定市曲陽縣以定瓷和石雕聞名。12月20日,在曲陽縣城周邊,從事石雕生產的公司一家挨著一家,通往縣城的公路兩旁到處可以看到石雕廠擺放的用于宣傳的石雕作品。定瓷相對于石雕歷史更加久遠,影響更加廣泛。然而現在,盡管曲陽人提到定瓷比石雕更加自豪,但生產定瓷產品的廠家只有一家,是曲陽縣城西南角的一片平房。這片平房,是當今全國唯一可以生產出定瓷的地方。 {HotTag}
陳文增,曲陽人,國際工藝美術大師,首都師范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陳文增是恢復定瓷第一人,曲陽定瓷有限公司總經理。他比任何一個曲陽人都更期待著,定瓷廠能夠像石雕廠一樣,遍布曲陽境內。“現在只有我們一家,要是從掙錢的角度看,當然是件好事,但從定瓷發展上看,就不是件好事了。”陳文增說。
記者來到曲陽時,距離陳文增宣布可以有條件無償轉讓定瓷配方已經接近一個月了,陳文增公司的辦公室人員說:“消息發出后,不斷有陶瓷企業和個人來接洽,公司正在逐個考察。”
30周年慶典宣布消息
11月26日,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在曲陽舉辦了定窯恢復30周年慶典活動。52歲的陳文增作為主角之一出席,面對從全國各地趕來的陶瓷領域專家和學者,他感慨萬千。1976年,在周總理的關懷下,當時的保定地區工藝美術定瓷廠開始了定瓷的恢復工作,1978年,陳文增到廠參加工作并進入定瓷實驗組。30年中,定瓷恢復歷經坎坷,陳文增成為這一事業的領軍人物,被學術界譽為“名窯復興時期的中國定瓷之父”。
在這次慶典活動上,向來謙虛的陳文增沒有過多宣揚自己在恢復定窯中的功績,他更著眼于未來。參加慶典的人都知道,陳文增在1992年創辦的曲陽定瓷有限公司一邊研究定瓷恢復工作,一邊在市場中尋找生存空間,近幾年已經逐漸成長起來。作為唯一有能力生產定瓷的廠家,他們只在上海、北京幾個大城市設了展銷點,定瓷產品供不應求,“工廠的30多名工人沒有能力生產足夠的產品來滿足市場”。
陳文增在慶典活動上的一個舉動讓眾多與會者感到意外,他宣布歷經30年研究出的定瓷燒制工藝和配方將面向社會有條件無償轉讓。這意味著,任何一家陶瓷企業和單位在曲陽投資一定規模后,就可獲得陳文增的定瓷配方和技術支持,這一切,是免費的。
“將定瓷推向民用,推向生活”
定瓷配方有條件無償轉讓的消息傳出后,國內一些陶瓷行業網站轉載了這一消息,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驚訝,甚至普通的曲陽人也對此難以理解。一位當地人說:“陳文增這輩子都用在定瓷恢復上了,恢復定瓷已經給曲陽做出貢獻了,現在他的定瓷廠正是賺錢的時候,卻要把配方轉讓給別人,他難道不想一人壟斷這個行業嗎?”
“配方放在保險柜里是體現不出它的價值的。”陳文增說,有條件無償轉讓配方就是要讓配方走出保險柜,實現它的社會價值。
12月20日,陳文增對記者說,有條件公布定瓷配方并非一時興起,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主張將定瓷推向民用,推向生活,“定瓷雅俗共賞,雅的可以放在柜子里觀賞,俗的可以使用。”要想讓定瓷走向世界,走向輝煌,前提就是走向民用。而這一切,都依賴于定瓷在曲陽的規模生產。陳文增用近30年完善了定瓷配方,但要實現定瓷的規模,只靠他一人力量是不夠的。
陳文增說,公布定瓷配方的條件是,陶瓷生產廠必須是在曲陽縣境內投資100萬元以上建立的,且在當地工商部門正規注冊的。必須在曲陽注冊,是因為陳文增不愿看到定瓷從家庭作坊里走出,他希望是有一定規模、正規的廠家來生產定瓷。經過計算,建一定規模的陶瓷廠不能低于100萬元的資金。“無論是曲陽人創業,還是外地企業到曲陽投資都可以,我們只希望集社會力量,來實現定瓷在曲陽的規模生產,”陳文增說,“曲陽是石雕之鄉,現在有石雕廠200多家,如果定瓷廠也發展到這么大的規模,就可以在曲陽再現定瓷宋代的輝煌了。”
“30年前,我們國家開始恢復定瓷生產時,定瓷廠家只有一家,30年后的今天,能夠生產定瓷的廠家還是只有一家,正是因為我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定瓷恢復上,我才不想看到,在30年后,定瓷廠家依然是我們一家。這對定瓷的發展來說,不是件好事。”陳文增說,“我期待著定瓷在曲陽的發展,再現宋代定瓷的輝煌,又能讓每個家庭都能消費得起定瓷產品。”
【相關鏈接】
歷史上的定瓷
河北是陶瓷的故鄉,著名的產地有磁州窯和定窯。定瓷產地在今河北曲陽縣,因古時曲陽屬定州管轄區,故名“定瓷”。宋代,“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定窯名列首位。有文字記載說,定瓷“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
定瓷自唐代末期開始,在宋代興盛起來。金元年間,北方定窯覆于戰亂,一度輝煌的定瓷從此消失,其工藝和配方沒有任何史料記載。現在,大英博物館里,古定瓷還被作為古代藝術珍品收藏著。現藏于故宮的國寶“孩兒枕”就是定瓷名作。
宋金之戰后,大量定窯工匠隨北宋政權南遷,歷史上有“北定南遷”之說。定窯工匠帶來的工藝和技術對著名的景德鎮瓷器影響巨大。
【新聞延伸】
定瓷恢復30年
“定瓷恢復是在周總理的關懷下展開的,當時正處于“文革”時期,周總理百忙中還關心定瓷恢復,這對我一生都是巨大的激勵。”陳文增說。他從事定瓷恢復近30年,其個人命運的坎坷是與定瓷恢復的曲折和艱難聯系在一起的。
1976年:定瓷恢復正式展開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來華訪問,曾向周恩來總理問起定瓷的燒制狀況,周總理回答說,正在恢復之中。1974年,在周總理的關懷下,保定地區工藝美術定瓷廠在曲陽建立。兩年后,定瓷恢復工作正式展開。陳文增1978年到定瓷廠工作,被分到定瓷試制組。定瓷配方和工藝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存放在博物館里的定瓷在宋代是如何燒制出來的?陳文增和他的同事就是要揭開這個千古之謎。
上個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河北省文物工作隊對位于曲陽北鎮村通天河一帶的定窯遺址進行了兩次發掘,得出了定窯“始燒于唐、興盛于宋、失傳于元”的初步定論,并獲得了大量的資料。
1984年:首次亮相轟動香港
1983年底,定瓷廠生產的“定瓷”沒有銷路,工廠停產,工人放假。陳文增和試制組的兩名成員決定繼續干下去,他承包了試制組,恢復定瓷的事業得以繼續。“當時是邊試驗邊生產,用生產養科研。”陳文增說。
定瓷恢復第一次引起媒體巨大關注是在1984年初,陳文增挑選了一些作品參加在香港舉辦的河北陶瓷展,送展作品除一件非賣品外全部被香港收藏界搶購。陳文增的作品手刻荷花梅瓶得到高度贊揚:比宋時有過之而無不及。香港各大媒體報道說:消失了800多年的定瓷重返人間!
但陳文增很清楚,當時還沒有固定的配方,一切都是在嘗試,還有更多次的試驗要做。
1988年:埋身山溝繼續工作
從香港回來后,定瓷廠由原來的保定地區移交給了曲陽縣,廠名也改為曲陽縣工藝美術定瓷廠,陳文增當上了副廠長。但新廠掛牌不久,上級要求生產高壓線和變壓器上使用的電瓷。半年后,認為有市場的電瓷沒有帶來利潤,工廠虧損十幾萬元。為了生存,上級組織全廠民主選舉,陳文增當選廠長。他表示:“除非繼續定瓷試制,再搞什么電瓷,我不當這個官。”上級同意了。
好景不長。1988年,上級再次要求全線轉產,生產不銹鋼炊具。無法接受的陳文增和試制組5個人一起到曲陽縣一個離定窯遺址很近的山溝里,建立了河北工藝美術定瓷廠,繼續定瓷恢復與生產。“遺址里,瓷片堆大小共有13堆,最大的瓷片堆長100米,寬80米,高20米。這些瓷片都是當時被丟棄的殘次品碎片,那時都成了定瓷恢復的教科書。”陳文增說。他把揀來的定瓷片砸成粉末,進行化學分析,再找與瓷盤質地相近的瓷土,一次次的試驗中,在接近著定瓷配方,產品越來越完善。
1999年:專家嘆其已達宋代水平
1992年,陳文增在曲陽成立河北省曲陽定瓷有限公司,并逐漸完善了定瓷配方。1996年舉行的定瓷鑒定會上,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央工藝美院的專家看到擺在面前的定瓷驚嘆不已:“你們生產的定瓷,已經達到了宋代定窯的水平。”對于陳文增來說這是最好的評價。1999年,陳文增創作的“四海呈祥云龍雕花瓶”獲得國寶級珍品稱號,被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2005年他們又被指定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定點生產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