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借殼與民資:房地產融資掀第三次浪潮
- 評論:0 瀏覽:1716 發布時間:2007/2/27
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深入,房地產開發資金的來源成為企業的第一難題。在銀根緊縮、信托受阻的情況下,求助于借殼上市和民間游資,正成為開發商新的融資出口,弱肉強食的兼并也在房企的此輪整合中激烈上演。
資金鏈調整:銀行淡出
主持人:此輪調控對開發商資金鏈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嘉賓:以前開發商大多采用的都是直接融資,錢從銀行貸款而來。包括從土地環節、建設環節到最后的銷售環節,都和銀行有相關密切的關系。但是隨著今年銀行系統貸款任務的提前超額,貸款發放速度肯定要下調,全國范圍的房地產信貸進一步緊縮,這就使開發商已經非常緊張的資金鏈更加{TodayHot}危機重重。
從銀行的角度看,他們是矛盾的。銀行首先要顧及宏觀調控大局,而且隨著各大銀行上市,他們對貸款隱性風險的考慮就更多。于是在利益至上的金融競爭市場上,銀行卻無奈選擇了淡出樓市。
為了改變銀行在房地產融資中一支獨大的局面,各類與房地產金融相關的產品確實也在積極開發中,包括債券融資、投資基金、信托等多種形式應運而生。但是,在近期,被開發商寄予厚望的信托已經暫停,REITs模式也在香港受阻,于是我們看到大量開發商轉向股市和民間資本尋求資金支持。
各路資金“嫌貧愛富”
主持人:各路場外資金在選擇投資方向時,有什么一致的特征或標準嗎?
嘉賓:從去年開始,大型開發商要么積極籌備香港上市,要么發債,要么聯合海外投行和基金,進行翻天覆地的融資模式轉型。但{HotTag}是,無論是此前的房地產信托、REITs,還是目前的股市、民間游資,選擇大型開發商而不是中小型企業是他們主要特征。畢竟,大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強,運作相對規范。
有一個消息是,明年將要上市的江浙房地產公司很多,但這此企業均實力不俗,在全國排名屬于前15位之列。
而且隨著資產證券化業務的試點,明、后兩年這類產品也將對房地產融資產生影響。但前提條件仍然是從大的開發商、開發項目開始。
因為IPO上市要求較高,一些規模有限的開發商于是選擇了買殼上市的方式,這就是為什么最近一年中,30幾家房地產公司的資產被注入上市公司的原因。但是,應該看到,即便是借殼,這著中等規模的開發企業同樣實力不俗。
民資:以借貸變相回歸樓市
主持人:民間資本目前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如何?
嘉賓:房地產市場的民間資金最大數量集中在江浙一帶,資金量相當龐大,畢竟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民間聚集的游資估計已經達到二千多個億。過去幾年,很多民間資本在上海投資房地產。從2003年開始他們有序地退出市場,并在2004年的下半年悄悄地進入了北京。北京市場目前的火熱實際上與這批游資關系密切。
目前,這批資金正以高利息貸款的方式變相回歸樓市,他們以回報為重要考核點,并對風險要求控制得更加嚴格。這些資金的特點是到位迅速,但利息相當高。而很多問題開發商受到各種融資渠道的拒絕,都在轉而求助這些民間資本。但是,即便是投資房地產實體,他們也很少操作10%以下的回報率項目,另外,目前最大的民間資本也已經在尋求買殼上市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