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警惕可再生能源發展陷入誤區
- 評論:0 瀏覽:1681 發布時間:2007/2/27
今年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以來,全國掀起可再生能源發展高潮。各地紛紛上馬風能、生物柴油等項目。與此同時,在一些地區出現了盲目投資,不計成本上項目的現象。
這種現象發展下去,必然對中國的能源體系產生重要影響。如何來避免這些誤區,為此,12月5日,本報專訪了能源專家、中國能源網信息總監韓曉平。{TodayHot}
投資“大躍進”
記者: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韓曉平:現在的問題是政府和企業都沒有真正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意識。很多地方政府甚至將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上項目的機會。
一些省份本來并不需要風能,但是為了上項目,規避國家發改委的審批權限,寧愿將風能項目拆分成小項目。同時在具體政策上,政府要求對風能電價實行招標,結果各家企業競相壓價,有企業出價僅為市場價的一半。{HotTag}
在這種風潮前,企業也盲目而動。以風能為例,電力公司也知道風能電價低,不可能短期有利益,但是依然“跑馬圈地”,因為他們知道國家很可能在可再生能源政策上還會有變化———每個電力公司將承擔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于是為了將來不再從別人手中購買配額,爭先恐后“跑馬圈地”。
記者:我們發現國內各省市對發展生物能源比較熱衷,比如生物柴油、玉米制作乙醇等,從能源的綜合利用角度,這些項目是否也存在問題?
韓曉平:是的。中國人均耕地1.41畝,而且還在逐年減少,即便13億中國人將全部的耕地都用來搞生物柴油,也只能為全球減少1.65億噸原油供應,僅相當于中國年石油消耗量的一半。而且中國也不是巴西,巴西人少地多,處于熱帶地區,有搞生物柴油的便利。
我曾舉過一個例子,一畝地要收獲1000斤油菜籽,需要50斤尿素,200到300斤化肥,還要100斤磷肥。3斤菜籽榨1斤油,一畝地可大約生產333斤能夠作為生物柴油的菜籽油。但是,給這些菜籽施肥的化肥和尿素也是來自化石能源,最終一畝地供應的生物柴油不到100公斤,而生物柴油的熱值還不到普通柴油的90%。
所以,采用任何一種能源都要考慮付出的代價,不管是可再生還是不可再生。
節流比開源更重要
記者:正如你的分析,這筆賬很容易計算,為什么還會出現上述現象?
韓曉平:對當下中國來說,所有可再生能源都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只能起到緩解作用。可再生能源法的出臺,重點不是說我們要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重點是要把節能搞好,而節能首先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能的工作還沒做好,現在來談可再生能源有點本末倒置。
國家要求資源綜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有些地方政府對生物質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給予補貼,但是規定每年燃燒80%生物質燃料的電廠才可以有補貼,否則就將其視為常規火電。這相當于變相封殺生物質發電。有的地方甚至還對熱電聯產進行封殺,不予扶持。
國際上稱節能為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核能之后的第五能源。各國已經利用市場化機制,將節能作為增加能源供應新的手段。
記者:今年夏天,歐盟中國商會能源工作組主席陳新華呼吁必須明確區分和理解能、能量、能源三個概念。這是不是說國內對能源的理解還很欠缺?
韓曉平:的確是這樣。物理學中的“能”指的是物體做功的能力,它包括動能、勢能、熱能、電能、核能、輻射能和化學能。能量則是對上述各種能的計量,而能源是可從其獲得熱、光和動力之類能量的資源。這樣能源主要就用于交通、熱以及電力。
不同的能源用途就有不同的解決途徑。比如,原來我們認為可再生能源就是新能源,其實,最關鍵的標準應該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上,能夠實現二氧化碳的減排的能源就是新能源。再如生物質能源解決民用還可以,但是要達到工業應用,現在還很難。這些對能源的認識將影響我們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決策。
應堅持市場手段
記者:目前可再生能源中出現的問題,您認為該怎么解決?
韓曉平:要從根本上解決能源的問題,還是要堅持走市場化道路,要用市場來配置資源。
事實證明,之所以西方社會能夠走出能源危機,就是他們順應了市場化改革的潮流,放松管制,限制壟斷,全社會的積極參與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增加了能源供應渠道,保障了能源供應的基本穩定。
現在應該考慮可再生能源的免稅問題,目前油價一低,市場可能就不愿意買乙醇,所以在具體價格上面應有一定的優惠。比如風力發電的價格、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的價格。不過,依靠行政命令可以解決當前幾年的能源供應,但是無法解決將來。政府關鍵是要設計一種交易模式,最終讓投資者有利可圖,這樣投資者就會自主選擇市場來配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