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空調業嚴峻局面仍難改
- 評論:0 瀏覽:1845 發布時間:2007/2/27
今年空調價格出現上漲,業內人士預計明年可能還會有所上升,這對飽受成本困擾的空調類上市公司來講是一個利好。不過從今年前三季度業績看,雖然空調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但盈利能力卻并未有明顯增強。專家預計,明年空調類公司經營形勢嚴峻局面仍難以改變。{TodayHot}
毛利率走勢不樂觀
根據聚源數據的統計,今年9月份全國36個城市1.5匹的冷暖空調平均零售價格每臺為2820元,比1月份的2506元上漲了12.53%。而從這9個月的數據看,空調價格呈逐月上升趨勢。不過,空調價格的上升幅度并不足以抵消成本的上漲。如銅的平均零售價格9月比1月上漲了61%,鋁、塑料等有機材料的價格也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再加上5月初壓縮機生產企業集體漲價平均在15%以上。因此,相關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未有明顯提高,有的還有所下降。
以三家主營空調的上市公司美的電器(10.8,0.25,2.37%)、格力電器{HotTag}(9.29,0.03,0.32%)和春蘭股份(3.35,-0.16,-4.56%)為例(ST科龍因虧損嚴重除外,而青島海爾(6.65,0.33,5.22%)空調業務占公司收入不到一半也除外),今年前三季度這三家公司完成主營收入365.69億元,同比增長7.09%,實現利潤86548.26萬元,同比增長10.18%。但各公司情況卻差別很大,美的電器前三季主營收入下降了12.47%,而凈利潤卻提高了29.04%;格力電器主營收入增長了39.58%,凈利潤僅提高18.39%;春蘭股份主營收入下降15.59%,凈利潤增長了26.48%。
而各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卻未有明顯上升,美的電器今年前三季度為16.11%,去年同期為17.11%;格力電器今年前三季為17.53%,去年同期為17.64%。不過,春蘭股份今年為21.95%,比去年同期的16.55%上升了5.4個百分點。另外,青島海爾空調業務今年前三季度為13.1%(去年同期為12.34%)。這表明,空調類上市公司凈利潤的提高主要并非源于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增加,而更多的是來自其他方面。
對財務報表的進一步分析發現,費用和非經常損益的變化對凈利潤增長起了重要作用。如美的電器主營利潤下降了13.2%,營業利潤卻增長了6.5%,凈利潤更是上升了29.04%。主要原因是營業費用下降了19.84%,管理費用下降了12.76%,投資收益、補貼收入也有所增加。而格力電器在半年報中表示,空調產品主要原材料銅價格大幅上漲,給成本帶來非常大的壓力。這可以理解為其凈利潤增幅明顯低于主營增幅的重要原因。
而春蘭空調在半年報中表示,通過加快產品的升級換代,使報告期內單臺價格明顯上升;同時,通過技術創新,降低了材料成本。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高了5.4個百分點。但可惜的是,春蘭股份空調收入只有21億元,與格力電器的170多億元、美的電器的140多億元相比,規模差距巨大,其行業代表性似乎并不明顯。從2006冷凍年行業經營情況看,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監測數據,國內重點城市空調銷售量同比下降了7.24%,銷售額同比下降1.98%。
品牌企業競爭力強
業內人士分析,從發展前景看,空調行業經營形勢仍然嚴峻,主要原因在于國內需求增長趨于平穩,而產能卻嚴重過剩。有關數據表明,我國空調產能今年已超過1億臺,出口及內銷總量僅在5000萬臺左右。考慮到今年還有近千萬臺的庫存和原材料價格仍在高位運行,明年空調業激烈競爭將繼續上演。
不過,主要上市公司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專家預計,格力、美的、海爾等一線品牌將獲得進一步的市場份額(有數據顯示,這三大品牌市場占有率已近50%),收入和凈利潤的絕對額可能仍會增長。這不僅因為市場需求仍會有所增加,而且其他品牌消失也會讓出一定的市場空間(今年就有17個品牌消失,而在目前的52個品牌中,銷售量占有率低于0.1%的有34個)。不過,毛利率能否出現明顯增長似乎并不樂觀,而毛利率不提高就意味著主業盈利能力上不去,凈利潤的增長就只能靠“量”的拉動,其空間將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