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南和縣--小板材做成大產業
- 評論:0 瀏覽:2772 發布時間:2007/2/27
- 最近,南和縣賈床鎮韓牌村農民孔聚申投資100多萬元建成的鵬濤木業正式開業。板材業已成為南和縣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
為增加農民收入,該縣在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同時,組織農民到外地考察項目,大力引導群眾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的致富項目。1992年開始,一些精明的農民開始用木器家俱行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廢料,發展板材加工業,用扳條、木絲、鋸末制成的細木工板、{TodayHot}密度板、木絲板和鋸末板,俏銷全國各地,效益相當可觀。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協調金融部門發放小額抵押貸款,解決資金“瓶頸”制約,并加大水利、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同時,本著“放”、“養”結合的原則,先予后取、先發展后完善,先繁榮后規范,大力扶持這一產業發展。在基礎較好的賈宋鎮建立 板材工業小區,成立了小區管理委員會,吸收有關村干部和企業老板參加,立腳點足長遠搞規劃,加強水、電、路等基礎理論設施建設,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從而使板材業由分散向集中、連片、規模發展,自1996年以來,以每年遞增500家的速度,很快成為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南和縣還加強對板材業的科學引導,定期通過多種形式對板材企業廠長、經理進行培訓,組織他們到全國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基地文安縣左各莊鎮參觀學習。各鄉鎮、辦事處、縣直各單位為他們提供超前、科學、有效的市場導向,并注意發現和培養典型,充分發揮典型引路和帶動作用,成立板材待業協會,避免無序競爭和互相傾軋,推動了板材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福坤木業老板孔志坤,原來已有三個板廠,大部分生產的是中低檔產品。他根據政府提供的市場信息,將正在上馬的第四套設備改上了側壓,上了烘干機,購置了四邊裁鋸等,改進了生產工藝,使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在成都市場一炮打響,日產500張高檔板供不應求,每張板的利潤是原來的3倍多。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