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期鋁市場出現大起大落 凸顯上漲基礎并不牢固
- 評論:0 瀏覽:1689 發布時間:2007/2/27
- 摘要:期鋁市場大起大落,凸顯上漲基礎不牢固。上漲成因來源于庫存壓力基本弱化,低庫存水平以及鋁型材強勁的出口數據起到支撐作用;但大漲之后,利空因素就暴露出來。一方面宏觀基本面不利于金屬價格上揚,隨著原油大幅下挫,美元升值,金屬價格普遍承壓下滑。而氧化鋁繼續下跌使電解鋁成本進一步下移,出口退稅率調低的利空兌現。技術面看,滬鋁短期在前盤整區域附近獲得支撐,呈現技術性調整走勢,后期震蕩未明,偏空可能性稍大。{TodayHot}
上周滬鋁價格回落至前盤整區域獲得支撐。主力合約AL0611周收盤至19290元/噸,較前一周下跌910元或4.5%。盤面繼續保持遠期合約貼水的價格結構,呈現近強遠弱特征。倫鋁大幅下挫,周收盤于2445美元,跌190美元。氧化鋁價格繼續下跌以及出口退稅率調低,打壓期鋁市場。
低庫存時代來臨。前期庫存壓力轉化為下跌動力,這一過程已近尾聲,低庫存將轉向支持價格作用。截止9月15日,上期所鋁庫存可交割貨物量為25762噸,增4355噸,注冊倉單4580噸,較上周減147噸,在連續十五周大幅下降之后可交割貨物量略有增加,而注冊倉單則是連續十七周下降。近兩周滬鋁資源量增加,倉單下降幅度有限。顯示資源壓力最大化之后,顯著減輕,庫存資源量快速下降,流出的速度大于流入的速度。今年倉單最高水平一度遠超過去年倉單最高水平,說明電解鋁產能恢復較快,市場供應充足,生產商明顯加大了在期貨市場的保值力度。上周末LME鋁庫存為70.5萬噸,略減。巨量倉單在價格上行時構成壓力,但隨著消費旺季來臨,需求增加,倉單也開始流出,進入消費領域,{HotTag}將繼續推動庫存下降。
現貨鋁價大幅回落,消費旺季需求體現。截止9月14日上海地區長江現貨鋁錠價格報收在20680元/噸,較上周下降2000多元。銅、鋁等金屬價格的普遍下跌,以及出口退稅稅率降低的利空兌現,使得期、現鋁價同步下跌。現貨市場,上海地區仍然保持低庫存狀態。而價格跌進消費企業可以接受的范圍,需求將體現。廣東市場價格比上海略偏高,兩地套利交易已使價差明顯縮小。庫存較低的原因是,前期國內鋁價超跌,國內外鋁價價差有所拉大,一般貿易出口有利可圖,有利于原鋁出口,使得上海及倫敦兩地套利行為增加。而且由于市場對年內鋁制品出口退稅稅率降低的預期較強,鋁制品出口大幅增加,1-7月份國內鋁材出口63.2萬噸,同比增62.2%。拉動國內對原鋁的需求。
進口氧化鋁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受國內氧化鋁產能持續擴張影響,氧化鋁價格尚無明顯止跌跡象。上周港口氧化鋁報價下調到3500元/噸左右,中國鋁業宣布自8月31日起下調氧化鋁現貨價22.4%,由每噸4900元降至3800元。此前8月7日中鋁氧化鋁報價下調了13.3%。氧化鋁價格下跌與國內氧化鋁產能釋放有關。總體上因我國電解鋁行業仍處于擴張態勢,增加了氧化鋁的需求量。自3月開始國內部分氧化鋁新建產能投產,氧化鋁的供應量大增,增幅超過了電解鋁的增長速度,從而抑制其價格走高。據統計,1-6月中國氧化鋁產量達到595萬噸,同比增50.6%,同期電解鋁產量同比僅增18.1%;同時我國氧化鋁進口量呈現下降的局面,直接原因是國內價格下跌到低于國際市場價格。據海關統計,2005年氧化鋁進口量為702萬噸,較上年增長19.6%;而2006年前7月共進口395萬噸,同比減少-6.8%。
目前氧化鋁價格下跌減弱了電解鋁的成本支撐。但近期電價上調,又增加了電解鋁的生產成本。近期全國銷售電價上漲2.5分/度。如果以每噸電解鋁耗電15000千瓦計算,每噸電解鋁成本增375元。綜合起來,每噸電解鋁的平均生產成本大致在15780元左右。與目前現貨價相比,生產商利潤空間擴大。
從基本面看,去年12月份國內大型電解鋁生產企業聯合減產10%,是導致氧化鋁價格下跌,電解鋁價格上漲的基本因素。同時減產也對鋁價構成支撐。但隨著滬鋁價格攀升,對鋁資源的吸引力增加,導致倉單數量迅速遞增,滬鋁資源量和倉單數量快速增加,鋁產能快速恢復,鋁現貨供應充裕,國內鋁廠的保值力度在加大。同時新增氧化鋁產能緩解了國內氧化鋁供應緊張的局面,可以說高庫存及成本下降是本輪鋁價持續下跌的主要因素。我們認為,國內電解鋁行業一直存在的需求增長和產能過剩的矛盾,仍將是鋁價變化的主導因素。下跌會有成本支撐(氧化鋁價格下降有限和電力價格上漲)和鋁需求支撐,上漲則將造成需求委縮、產能過剩的矛盾突出,不可避免會遭遇高庫存的壓力。打破僵局的出路在于:鋁行業的主動收縮,結果如上次,鋁價將再上臺階;或是宏觀經濟減速,鋁總需求下降,則鋁目前的趨勢將逆轉。兩種情況若短期內都難以看到,則鋁價將保持一段震蕩的過程。
下半年中國將繼續實行緊縮政策,鋁制品消費較大的房地產行業將受到抑制。8月19日央行宣布提高存貸款利率,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上調了0.27個百分點;7月21日中國央行決定從06年8月1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前于06年4月28日將貸款利率提高27個基點,以及于6月中旬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而下調鋁制品(經加工的型材產品)出口退稅率的傳聞在上周變成事實,鋁制品下調幅度僅為2%-5%。與以前13%的稅率相比,至少還享受8%的退稅優惠。一定程度緩解了市場過度悲觀的情緒。
期鋁市場大幅起伏,凸顯上漲基礎不牢固。上漲成因來源于庫存壓力基本弱化,低庫存水平以及鋁型材強勁的出口數據起到支撐作用。同時以銅為首的金屬技術性強勢還未改變;但大漲之后,利空因素就暴露出來。一方面宏觀基本面不利于金屬價格上揚,隨著原油大幅下挫,美元升值,金屬價格普遍承壓下滑。而氧化鋁繼續下跌使電解鋁成本進一步下移,出口退稅率調低的利空也兌現。技術面看,滬鋁短期在前盤整區域附近獲得支撐,呈現技術性調整走勢,后期震蕩未明,偏空可能性稍大。
基本面:
滬鋁資源量增加,倉單下降幅度有限
截止9月15日,上期所鋁庫存可交割貨物量為25762噸,增4355噸,注冊倉單4580噸,較上周減147噸(見下圖),在連續十五周大幅下降之后可交割貨物量略有增加,而注冊倉單則是連續十七周下降。前期隨著滬鋁價格攀升,對鋁資源的吸引力增加,導致倉單數量迅速遞增,一度超過去年倉單的最高水平。隨著鋁庫存資源量及注冊倉單量連續十五周大幅降低,開始進入低庫存時代,近期滬鋁資源量增加,倉單下降幅度有限。
圖一:上海期貨交易所銅、鋁每周倉單
上海期貨交易所銅、鋁每周倉單走勢圖 中國鋼鐵 電解鋁等11個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一覽表
2005年底,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明確表示,鋼鐵、電解鋁、汽車等11個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其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行業七個,分別為鋼鐵、電解鋁、汽車、鐵合金、焦炭、電石及銅冶煉行業;潛在產能過剩行業四個,分別為水泥、電力、煤炭和紡織。以下為路透根據中國官方資料整理的上述行業產能過剩基本狀況:
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行業
1. 鋼鐵: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7月底稱,中國上半年鋼鐵產量增長過快的狀況應當引起注意,同時針對鋼鐵行業產能繼續繼續增長的現狀,控制鋼鐵產能過快增長和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仍然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6月份下發“關于鋼鐵工業控制總量淘汰落後加快結構調整的通知”,指出鋼鐵工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十分突出。2005年底已形成煉鋼能力4.7億噸,還有在建能力0.7億噸、擬建能力0.8億噸,如果任其全部建成,屆時,中國煉鋼產能將突破6億噸.而2005年鋼表觀消費量在3.5億噸左右,即使考慮到未來鋼材需求的增長,供求也是嚴重失衡的。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日前表示,2006年中國鋼鐵產量將增長10%-15%。
2. 電解鋁:
--國家發改委去年12月下旬表示,將控制電解鋁的新增產能,限制相關項目的投資與再建。 --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1月底表示,電解鋁行業產能已經高達1,030萬噸,閑置能力260萬噸,企業虧損面超過六成。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顯示,截至1月10日,中國23家大型電解鋁企業中已經有17家開始減產,減產幅度都在10%以上,累計削減產能33.5萬噸,另有38萬噸新建產能暫緩啟動.23家企業擁有產能600萬噸,占中國國內總產能的55%。
3. 汽車:
--發改委工業司副司長陳斌去年12月表示,“十一五(2006-2010年)”期末,中國汽車產能可達2,000萬輛,比實際需求多出一倍以上。
--發改委主任馬凱去年12月稱,產能已經過剩200萬輛,在建能力220萬輛,正在醞釀和籌劃的新上能力達800萬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生產轎車295.84萬輛,同比增長26.9%。整車利潤則下降38.4%,并預計2006年轎車產銷增長將呈前高後低之勢,總體增幅與2005年相當或略低。
4. 鐵合金:
--發改委主任馬凱去年12月稱,現有生產能力2,213萬噸,企業開工率僅為40%左右。
--國家發改委今年年初下發通知,對鐵合金生產企業實行行業準入檢查認定,以遏制鐵合金行業的盲目投資,促進鐵合金工業結構升級。
5. 焦炭:
--發改委官員2月底表示,隨著淘汰落後產能力度的加大,焦炭市場供給過剩問題有望在今年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今後三年焦炭生產能力保持在三億噸左右,當前已基本接近焦化行業周期谷底,但過剩問題仍將持續2-3年。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理事長黃金干2月底稱,截至2005年底,全國煉焦產能近三億噸,能力過剩大約24%。
--發改委主任馬凱去年12月稱,產能超出需求1億噸,還有在建和擬建能力各3,000萬噸。
6. 電石:
--發改委主任馬凱去年12月稱,現有生產能力1,600萬噸,有一半能力放空。
7. 銅冶煉:
--發改委7月底稱,自7月1日起,企業新建或者改建的銅冶煉項目必須符合單系統銅熔煉能力在10萬噸/年及以上,項目資本金比例達到35%及以上等準入條件。
--發改委主任馬凱去年12月稱,建設總能力205萬噸,2007年底將形成近370萬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