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于珍:機械行業應堅定不移走自主發展之路
- 評論:0 瀏覽:2065 發布時間:2007/2/27
“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機械行業發展呈現出蓬勃之勢,不僅發展速度遠遠高于預期,而且質量和效益也全面提高。在對近年來機械工業發展的良好形勢感到欣慰的同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經聯主席團主席、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于珍表示,越是在快速增長之時,越要自覺堅持科學發展觀,{TodayHot}堅定不移地走自主發展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
站在全局高度統籌規劃行業發展機械工業堅持科學發展觀,不僅行業自身要端正發展思路,更要從促進國民經濟各行業科學發展著眼,思考和規劃行業的發展思路。為此,于珍提出了六方面的要求。
積極開發高效、節能、節材、低污染的新產品。要與用戶緊密結合,以國務院8號文件確定的16個重點領域的裝備為重點,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為各部門提供更多先進可靠的機械裝備,機械企業要在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獲得自身新的發展空間。 {HotTag}
著力提高關鍵零部件的自主能力。近幾年,全行業許多主機產品產量增長很快,但一些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受制于人,比如高壓輸變電設備的配套電瓷、斷路器中的操作機構、高檔數控機床中的數控系統、電控裝置中的高檔低壓電器、傳動系統中的高檔軸承、控制系統中的高檔儀表等。只有將這些關鍵件的自主能力提高了,才算真正掌握了成套裝備制造的主動權。
深入研究市場,轉變增長方式。關注和尋求新的產業方向,依靠技術進步,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拓展增值空間。向賣服務擴展,提高附加值。
著眼長遠,下決心加強自主研發能力的建設,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產品和技術;不但要重視引進技術、引進人才,而且要下決心培育自己的核心技術研發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奠定我國機械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按照中央提出的依托重點建設工程,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強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水平的要求,堅持把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作為振興機械工業的切入點,深入領會、認真實施國家促進自主創新的技術裝備政策,充分發揮國家重大專項的帶動作用,以國家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為依托,采取合作開發、聯合制造和自主研發等多種方式,實現重點突破,提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制造能力,帶動全行業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
排頭兵企業要有眼光、有骨氣、有志氣。一方面要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對外合作,吸收世界上一切先進的技術,另一方面要從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出發,堅定不移地保持發展的自主權,義不容辭地擔當起行業脊梁的重任。以“強化核心業務+非核心業務外包”的模式,盡快做大做強,提升國際競爭力。
振興裝備制造業要突出體現國家意志
于珍指出,振興裝備制造業要突出體現國家意志。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重大技術裝備的用戶大多數是強勢,甚至是壟斷性行業的用戶,而裝備制造企業的現狀是相對弱小而且分散,雙方難以形成對等的談判關系,裝備自主化的國家意志,往往因制造企業地位太弱而無法堅持,從而使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國家意志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為此于珍提出五方面建議:一是進一步整合各部門支持自主創新的力量。對于國家已經明確的重點發展領域的重大裝備,各部門應統一認識,齊心協力,從項目核準、企業技術改造、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同步予以支持。二是提高有關部門組織協調的工作力度和權威性。要采取措施,迅速改變現有政府機構職能分散,人少事多,難以對產需雙方在自主創新和國產化目標及項目進行過程中發生分歧進行強有力協調的問題,增加裝備制造業振興辦公室的調控手段,提高組織協調的權威性。三是由國家財政支持,建立重大技術裝備風險基金。讓基金與用戶、設備制造企業分擔首臺(套)國產化裝備的失敗風險,為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創造較為寬松的環境。四是必須全面正確理解用戶牽頭的國產化方針。用戶牽頭應主要體現在落實依托工程上,而對設備國產化中科研攻關的管理,要按照權責統一的原則,應該由制造方牽頭。五是要科學合理地確定國產化設備的價格。要使國內制造企業能夠保持正常的利潤水平,保證我國裝備制造企業具有自我發展的能力。于珍認為,應改進目前實行的企業考核機制,促進企業增加研發方面的長期性投入。“不僅要注重近期經營業績的考核,更要重視對科技研發投入、人力資源培訓、企業中長期技術改造等保證企業長遠發展相關指標的考核,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方面的長期性投入,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
于珍建議國家建立必要的產業基金,用于工業經濟領域的產業整合,以利于積極應對外資并購,壯大骨干隊伍,打造我國裝備制造業振興的中堅力量。
他同時認為,要徹底打破傳統的行業劃分和行業分割,實行設備制造企業與設備使用方企業及其設計院之間的有效聯合,盡快培育一批集系統設計、系統集成、工程總承包和全程服務為一體的工程公司、系統成套公司和工程監理公司,增強我國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