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中國成為世界磁性材料中心 行業發展變數加大
- 評論:0 瀏覽:2193 發布時間:2007/2/27
不同的磁性材料,因其性能、價格的巨大差異,無論是在應用領域還是在發展前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選擇了釹鐵硼永磁、鐵氧體永磁和鐵氧體軟磁三種材料加以介紹。
歷史上,世界磁性材料中心曾經歷過從歐洲(二戰前)到美國(二戰后)再到日本(上世紀70年代以后)的變遷。究其原因,無外乎是跟隨下游產業鏈的轉移和滿足對制造成本的最優化要求。當前,行業中心正經歷又一次的轉移,2005年中國國內共生產永磁鐵氧體29萬噸,軟磁鐵氧體16萬噸,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TodayHot}46.8%和55.2%,燒結釹鐵硼和粘結釹鐵硼的產量合計也達到約3.48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中國已成為世界“磁都”。
與前幾次轉移相同,中國能夠成為磁性材料行業的中心,最重要的動力仍然來源于成本和產業鏈兩方面。
在成本優勢方面,中國在人力、土地、水電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成本優勢,另外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釹、鐵磷、鐵紅、四氧化三錳、碳酸鍶的生產國之一,在磁性材料主要原材料的獲得上優勢明顯。
由于成本優勢、充足的人力物力供給以及廣闊的市場空間,支持了國內制造業快速穩定的成長,中國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的“制造工廠”。而磁性材料的下游產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
由于目前世界上并沒有其他地區能夠為磁性材料行業提供如此優越的生產環境,因此磁性材料向中國的轉移已成為長期的趨勢。{HotTag}
未來五年行業發展變數增加
過去十年,中國磁性材料行業產能的擴張均十分迅猛,這主要得益于國內外企業的共同發展。一方面,國內企業生產能力在不斷提高,其中還涌現出中科三環、寧波韻升、橫店東磁、天通股份等這類具有技術和規模優勢的公司。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的磁性材料制造企業,由于本土生產成本過高,將產能和技術轉移到較為落后的地區,而兼具成本和產業鏈優勢的中國則成為了首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在大陸投廠或進行合作的著名企業包括日本的TDK、FDK、EP鄄SON、日立金屬、住友,韓國的梨樹、三和,歐洲的PHILIPS、VAC、EPCOS,美國的ARNORD、MAGNEQUENCH等。
但未來不同磁性材料的發展速度可能出現較大的差異,具體來看,在節能和器件小型化的趨勢下,隨著新的應用領域不斷被開發出和釹鐵硼電機的快速發展,釹鐵硼行業未來五年仍將保持年均20%的增速。而鐵氧體磁性材料,由于低端產品的飽和和較少的新領域開拓,難以獲得釹鐵硼那樣快速的增長。根據我國磁性材料行業的“十一五”規劃,未來五年世界和中國范圍的軟磁和永磁鐵氧體材料的年均增長率會降到10%以下(雖然“十五”計劃中有嚴重的低估,但未來增速的下降難以避免)。
需要指出的是,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仍將保持快速的發展,產業升級已成為趨勢,這與過去國內行業定位普遍較低和下游產業不斷升級的背景是相符的。分產品來看,永磁材料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仍是更強的磁性能和更穩定的物理性質,電機產品將成為最具潛力的應用領域,而軟磁鐵氧體材料的發展將圍繞低損耗、高頻、高磁導率和抗電磁干擾等主題。
我國企業產量和產值嚴重失衡
雖然從產能看中國已占據了世界磁性材料行業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國內磁性材料的價格遠低于國際水平,造成了產量和產值的不匹配。在國際市場上,30%的高檔產品要占市場銷售額的70%,而我國的磁性材料產品均價要比日本低50%左右。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磁性材料低端產品比重高和國內廠商定價能力低,但換一個角度來看,也意味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另外國內的行業集中度仍較低,中小企業很多,即使是成規模的企業,與國際巨頭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一組被廣泛引用的數據是,2004年TDK公司年銷售收入約85億美元,是中國磁性材料工業總產值的五倍。但國內部分優質企業在生產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已初步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未來有做大做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