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國產建材與洋建材,如何一分高下?
- 評論:0 瀏覽:2160 發布時間:2006/4/29
進口建材與國產建材長時間以來是貴族和平民身份的代表,價格、市場份額、受歡迎程度都有很大差異。據調查,國產瓷磚價格每平方米40~100元,而進口瓷磚價格高達每平方米8000~1萬元;國產涂料每桶100元左右,而進口涂料因產地不同200~700多元一桶不等;國產實木復合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左右,進口實木復合地板則賣到了每平方米400多元。進口建材與國產建材的區別似乎從價格上日益顯現出來。然而,百姓在購買價格懸殊如此之大的洋建材與價格較適中的國產建材時不禁要問:進口建材到底值不值這么多錢?國產建材真的就這么差嗎?
洋建材貴在哪兒
建筑材料五花八門,普通住宅牽涉到的建筑材料有兩萬多種,而市場上的進口材料主要是以裝飾裝修材料為主,有來自東南亞的裝飾板材,如紅櫸、白櫸等;有來自日本的涂料、壁紙、貼墻布;還有美國、德國、意大利、法國、比利時等國的門窗、建筑五金件。采暖設備、衛生潔具、大理石材、不銹鋼器具、地毯、木地板等也有眾多進口品牌充斥。
進口建材價格普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國家征收建材進口關稅較高。據了解,雖然2002年國家對釉面磚、大理石、瓷具、廚房器具、門窗、不銹鋼家具等進口建材的關稅略有下調,但總的來說關稅還是很高。此外,運費和保險費用也是洋建材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再者,國外廠家為避免消費者索賠,往往為產品交納較高的保險費,而且廣告費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進口建材產品將技術研制費用、環境保護等投入都算在了成本里,加之進口建筑材料的利潤率高,一般為50%至200%。綜合以上因素,洋建材的價格自然便宜不了。
進口建材質量未必好
一趟建材城逛下來,發現有的進口建材價格是國產的10倍。進口建材價格高,是否意味著進口建材品質高呢?一位在建材市場經營進口衛浴產品的老板介紹,店里的一個面盆售價8000元人民幣,一個水龍頭4000多元人民幣,普通消費者往往轉一圈沒有任何要買的意思,也有那些專挑進口貨、認準高價格高品質的顧客,來這里二話不說,看中了直接付錢。其實,一個洗臉盆無所謂800元還是8000元,只要能把臉洗干凈,款式造型不至于太過時就行。小老板笑著表示,我是不會花這個錢去買什么高檔貨的。筆者在建材市場看到了一款每平方米8800元的石材,售貨員自己也說不清這些東西為什么值這個價。國家建筑材料測試中心有關負責人說,石材是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進口建材,從自然中采集而來。由于各國局部地層構造的不同,出產的石材也就有所不同,某些國家的石材花色、紋理是中國沒有的,所以這些石材進口到中國市場來,物以稀為貴,價格自然提高了不少。至于這個“它山之石”值不值那么多錢,只有愛掏錢的顧客自己說了算。
采訪中筆者了解到,很多經營進口建材的經銷商推銷產品時,將自己的一套理念同時推銷給了消費者,國外建材質量標準訂得比中國嚴格,所以進口建材的質量肯定比國產的好。實際上,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據國家建筑材料測試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從去年7月1日國家頒布了裝飾裝修建材“十項有害物質限量標準”,強制實施一年多以來,國內建材市場已經日益規范,目前實施的建材標準是能夠滿足消費者一般使用要求的。而且,目前國內建材廠商在激烈的競爭下,都注重提高自身的產品質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洋建材也會“水土不服”
洋建材的質量也不是無懈可擊的,檢驗人員在今年年初就曾檢驗出一批由意大利進口的石材放射性物質超標。其次,由于洋建材與國產建材標準不完全一致,消費者購買進口建材后可能會為施工帶來麻煩。例如,從比利時進口的鋁合金窗戶的窗框較細長,與我國一般建筑的窗戶規格大小不盡相同,安裝十分費勁。加之世界各國氣候條件不盡相同,在海洋性氣候國家比較好用的材料,到了大陸性氣候的國家可能就不好用了。
因此,有關專家提醒消費者,為了避免買來的洋建材“水土不服”,在購買時要注意該洋品牌的產地,是否能適合中國家庭使用,產品除英文等說明書外是否同時具備中文說明書。
假冒進口建材很多
由于進口建材在價格上占據市場優勢,一些不法商販利用消費者對進口建材不了解的情況肆意造假,謀取高額利潤。近日,北京市質量監督局查獲了一批號稱“德國制造”的假冒進口實木地板,實際產地是中國深圳。一些商家正是通過在國內建材產品包裝上貼上國外標簽出售賺取高額利潤。其次,是拿使用國外生產線和技術生產出來的國內產品充當進口產品。即使引進了國外的生產線,嚴格按照生產流程操作,但是由于某些生產上的技巧和經驗不足,花錢買來國外的生產線,但卻買不來別人的技術。再次,有的廠商把從國外知名廠商在發展中國家設立的分廠進口的產品貼上原廠家的標簽,這也是假冒的行為。例如,市場上出售的很多所謂進口的建筑五金件都是采用這種方法生產的。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