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電梯安裝工程施工工藝要求
- 評論:0 瀏覽:5653 發布時間:2006/5/11
摘要:為了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統一企業電梯安裝工程施工工藝,保證工程質量,制訂本工藝標準。本工藝標準適用于電力驅動的曳引式或強制式電梯、液壓電梯樣板安裝及基準線掛設工程。本工藝標準不適用于雜物電梯安裝工程。
1 總則
1.1 為了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統一企業電梯安裝工程施工工藝,保證工程質量,制訂本工藝標準。
1.2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電力驅動的曳引式或強制式電梯、液壓電梯樣板安裝及基準線掛設工程。本工藝標準不適用于雜物電梯安裝工程。
1.3 本工藝標準應與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電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10-2002配套使用。
1.4 本工藝標準是對電梯安裝工程質量的最低要求,所規定的項目都必須達到合格。
1.5 電梯安裝工程質量驗收除應執行本工藝標準外,尚應符合現行有關國家標準的規定。
2 術語
2.1 電梯安裝工程
電梯生產單位出廠后的產品,在施工現場裝配成整機至交付使用的過程。
注:本工藝標準中的“電梯”是指電力驅動的曳引式或強制式電梯、液壓電梯。
2.0.2 電梯安裝工程質量驗收
電梯安裝的各項工程在履行質量檢驗的基礎上,由監理單位(或建設單位)、土建施工單位、安裝單位等幾方共同對安裝工程的質量控制資料、隱蔽工程和施工檢查記錄等檔案材料進行審查,對安裝工程進行普查和整機運行考核,并對主控項目全驗和一般項目抽驗,根據本工藝標準以書面形式對電梯安裝工程質量的檢驗結果做出確認。
2.0.3 土建交接檢驗
電梯安裝前,應由監理單位(或建設單位)、土建施工單位、安裝單位共同對電梯井道和機房(如果有)按本工藝標準的要求進行檢查,對電梯安裝條件作出確認。
3 基本要求
3.1 安裝單位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3.1.1 具有完善的驗收標準、安裝工藝及施工操作規程。
3.1.2 具有健全的安裝過程控制制度。
3.2 電梯安裝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
3.2.1 電梯安裝前應按本工藝標準進行土建交接檢驗,并填寫附表A《電梯安裝土建交接質量驗收記錄表》。
3.2.2 電梯安裝前應按本工藝標準進行電梯設備進場驗收,并填寫附表B《電梯安裝工程設備進場質量驗收記錄表》。
3.2.3 電梯安裝的各分項工程應按本工藝標準進行質量控制,每個分項工程應有自檢記錄。
3.3 電梯安裝工程質量驗收應符合下列規定:
3.3.1 參加安裝工程施工和質量驗收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資格。
3.3.2 承擔有關安全性能檢測的單位,必須具有相應資質。儀器設備應滿足精度要求,并應在檢定有效期內。
3.3.3 分項工程質量驗收均應在電梯安裝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進行。
3.3.4 分項工程質量應分別按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檢查驗收。
3.3.5 隱蔽工程應在電梯安裝單位檢查合格后,于隱蔽前通知有關單位檢查驗收,并形成驗收文件。
4 一般規定
4.1機房(如果有)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4.1.1
機房內應設有固定的電氣照明,地板表面上的照度不應小于200lx。機房內應設置一個或多個電源插座。在機房內靠近入口的適當高度處應設有一個開關或類似裝置控制機房照明電源。
4.1.2 機房內應通風,從建筑物其他部分抽出的陳腐空氣,不得排入機房內。
4.1.3 應根據產品供應商的要求,提供設備進場所需要的通道和搬運空間。
4.1.4 電梯工作人員應能方便地進入機房或滑輪間,而不需要臨時借助于其他輔助設施。
4.1.5 機房應采用經久耐用且不易產生灰塵的材料建造,機房內的地板應采用防滑材料。
注:此項可在電梯安裝后驗收。
4.1.6
在一個機房內,當有兩個以上不同平面的工作平臺,且相鄰平臺高度差大于0.5m時,應設置樓梯或臺階,并應設置高度不小于0.9m的安全防護欄桿。當機房地面有深度大于0.5m的凹坑或槽坑時,均應蓋住。供人員活動空間和工作臺面以上的凈高度不應小于1.8m。
4.1.7 供人員進出的檢修活板門應有不小于0.8m×0.8m的凈通道,開門到位后應能自行保持在開啟位置。檢修活板門關閉后應能支撐兩個人的重量(每個人按在門的任意0.2m×0.2m面積上作用1000N的力計算),不得有永久性變形。
4.1.8 門或檢修活板門應裝有帶鑰匙的鎖,它應從機房內不用鑰匙打開。只供運送器材的活板門,可只在機房內部鎖住。
4.1.9 電源零線和接地線應分開。機房內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4Ω。
4.1.10 機房應有良好的防滲、防漏水保護。
4.2 井道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4.2.1 井道尺寸是指垂直于電梯設計運行方向的井道截面沿電梯設計運行方向投影所測定的井道最小凈空尺寸,該尺寸應和土建布置圖所要求的一致,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電梯行程高度小于等于30m時為0~+25mm;
2 當電梯行程高度大于30m且小于等于60m時為0~+35mm;
3 當電梯行程高度大于60m且小于等于90m時為0~+50mm;
4 當電梯行程高度大于90m時,允許偏差應符合土建布置圖要求。
4.2.2 全封閉或部分封閉的井道,井道的隔離保護、井道壁、底坑底面和頂板應具有安裝電梯部件所需要的足夠強度,應采用非燃燒材料建造,且應不易產生灰塵。
4.2.3 當底坑深度大于2.5m且建筑物布置允許時,應設置一個符合安全門要求的底坑進口;當沒有進入底坑的其他通道時,應設置一個從層門進入底坑的永久性裝置,且此裝置不得凸入電梯運行空間。
4.2.4 井道應為電梯專用,井道內不得裝設與電梯無關的設備、電纜等。井道可裝設采暖設備,但不得采用蒸汽和水作為熱源,且采暖設備的控制與調節裝置應裝在井道外面。
4.2.5 井道內應設置永久性電氣照明,井道內照度應不得小于50lx,井道最高點和最低點0.5m以內應各裝一盞燈,再設中間燈,并分別在機房和底坑設置一控制開關。
4.2.6 裝有多臺電梯的井道內各電梯的底坑之間應設置最低點離底坑地面不大于0.3m,且至少延伸到最低層站樓面以上2.5m高度的隔障,在隔障寬度方向上隔障與井道壁之間的間隙不應大于150mm。
當轎頂邊緣和相鄰電梯運動部件(轎廂、對重或平衡重)之間的水平距離小于0.5m時,隔障應延長貫穿整個井道的高度。隔障的寬度不得小于被保護的運動部件(或其部分)的寬度每邊再各加0.1m。
4.2.7 底坑內應有良好的防滲、防漏水保護,底坑內不得有積水。
4.2.8 每層樓面應有水平面基準標識。
5 施工準備
5.1 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進場驗收和復試要求
5.1.1木質樣板應選用無節、干燥、韌性強、不變形的木材。并且應加上面刨光、平直。
5.1.2根據提升高度不同,樣板橫斷面不小表5.1.2中所列數值。
樣板橫斷面要求 表5.1.2
提升高度(m)厚度(mm)寬度(mm)
≤20 20~60 >6040
50 6080 100
100
注:表中要求尺寸為加工后凈尺寸。
5.1.3加工后橫斷面不小于100×100mm的木方(架設樣板)、角鋼,M16膨脹螺栓,U形卡釘,釘子,琴鋼絲,8#鉛絲等。
5.2 施工機具、設備、施工現場要求
5.2.1主機機具:
電錘、鐵錘、水平尺、直角尺、鋼板尺、盒尺、線墜、墨斗。
5.2.2作業條件:
1井道內腳手架搭設完畢,并符合《建筑安裝工程腳手架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安裝部門提供的圖紙要求。
2腳手架平臺最高點位于井道頂板下:1.5~1.7m處為宜,以便穩放樣板。頂層腳手架立管最好用四根短管,拆除此短管后,余下的立管頂點應在最高層牛腿下面500mm處,以便于轎廂安裝(圖5.2.2.2)。
3腳手架排管檔距以1.4~1.7m為宜,為便于安裝作業,每層層門牛腿下面200~400mm處設一檔橫管,兩檔橫管之間應加裝一檔橫管,便于上下攀登,腳手架每步最少輔2/3的腳手板,各層交錯鋪板,以減小墜落危險(圖5.2.3.a)。腳手架兩端探出排管150~200mm,用8#鉛絲將其與排管綁牢(圖5.2.3.b)。
4腳手架必須經過安全技術部門檢查,驗收后,方可使用。
5現場施工用電、照明用電必須符合國標《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要求。
6各層層門口必須設有良好的防護門;并且各層層門口及每步腳手板上應保持干凈、無雜物。
7實際測量頂層高度,底坑深度應與圖紙相符,并核算是否能滿足該梯越程的要求。
6 施工工藝
6.1工藝流程:
搭設樣板架→測量井道確定基準線→樣板就位,掛基準線
6.1.1搭設樣板架:
1在井道頂板下面1.2m左右處用膨脹螺栓將角鋼水平牢固地固定于井道壁上。
2若井道壁為磚墻,應在井道頂板下1.1m左右處沿水平方向剔洞,穩放樣板木支架,并且端部固定。3樣板支架方木端部應墊實找平,水平度誤差不得大于3/1000。
6.1.2測量井道,確定標準線。
1預放兩根層門口線測量井道。一般兩線間距為門凈開度。
2根據井道測量結果來確定基準線時,應注意的問題:
(1)井道內安裝的部件對轎廂運行有無妨礙,如限速器鋼繩,選層器鋼帶,限位開關,中線盒,隨線架等。同時要考慮到轎門上滑道及地坎等與井壁距離,對重與井壁距離,必須保證在轎廂及對重上下運行時其運動部分與井道內靜止的部件及建筑結構凈距離不得小于30mm。
(2)確定轎廂軌道線位置時,要根據道架高度要求,考慮安裝位置有無問題。
(3)對重軌道中心線確定時應考慮對重寬度(包括對重塊,最突出部分),距墻壁及轎廂應有不小于50mm的間隙。
(4)對于前后開門(貫通門)的電梯,井道深度≥層門地坎寬度×2+層門地坎與轎廂地坎間隙×2+轎廂深度。并應考慮井壁垂直情況是否滿足安裝要求。
(5)各層層門地坎位置確定,應根據所放的層門線測出每層牛腿與該線的距離,經過計劃,應做到照顧多數,既要考慮少剔牛腿或墻面,又要做到離墻最遠的地坎穩裝后,其上的門立柱與墻面的間隙小于30mm而定。
(6)對于層門建筑上裝有大理石門套以及裝飾墻的電梯,由于它們的施工在后,因而確定層門基準線時,除按照上述(5)進行考慮外,還要參閱建筑施工圖,同時考慮利于門套及裝飾墻的施工。
(7)對兩臺或多臺并列電梯安裝時應注意各電梯中心距與建筑圖是否符,應根據井道建筑情況,對所有層門指示燈,按鈕盒位置進行通盤考慮,使其高低一致,并與建筑物協調,保證美觀。
(8)對多臺相對并列電梯確定基準線時,除上述應注意的事項外,還應根據建筑及門套施工尺寸考慮做到電梯候梯廳兩邊寬度一致,兩列電梯層門口相對一致,以保證電梯門套施工或土建大理石門套施工的美觀要求。
(9)確定基準線時,還應復核機房的平面布置。曳引機、工字鋼、限速器、發電機、極限開關、選層器等電氣設備的布局有無問題,維修是否方便,并進行必要的調整。
6.1.3樣板就位,掛基準線:
1樣板加工制造。樣板的木條應四面刨光、平直,按圖紙要求組裝,并用膠粘牢,將樣板就位。
為了簡化施工,掛基準線也可以不采用整體樣板,而采用在木方上直接釘木條法。但所采用材料必須符合本章第一節要求。
2無論采用樣板法或直釘條法,首先應按照第6.1.2條要求進行通盤考慮后,確定出梯井中心線,轎廂架中心線,對重中心線(圖6.1.3.1),進而確定出各基準垂線的放線點,劃線時使用細鉛筆,核對無誤,再復核各對角線尺寸是否相等,偏差不應大于0.3mm。樣板或木方上木條的水平度在全平面內不得大于3mm。
3在樣板處,將鋼絲一端懸一較輕物體,順序緩緩放下至底坑。垂線中間不能與腳手架或其它物體接觸,并不能使鋼絲有死結現象。
4在放線點處,用鋸條或電工刀,垂直鋸或劃一V形小槽,使V形槽頂點為放線點,將線放入,以防基準線移位造成誤差,并在放線處注明此線名稱,把尾線在固定鐵釘上綁牢。
5線放到底坑后,用線墜替換放線時懸掛的物體,任其自然垂直靜止。如行程較高或有風,線墜不易靜止時,可在底坑放一水桶,將線墜置于水或機油中,增加其擺動阻力,使線墜盡快靜止。
6在底坑上600~1000mm處用木方支撐固定下樣板,待基準線靜止后用U形卡釘將線固定于樣板木上,然后再檢查樣板上各放線的固定點的各部尺寸、對角線待尺寸有無差別,確定無誤后,可進行下道工序。
7 質量標準
7.1基準線的確定
確定基準線時應考慮井道各方的尺寸,盡量避免剔鑿作業,又要保證運動部件與墻的間隔符合要求;
7.2基準線的穩固與校驗
穩固基準線應在無風時進行,必須在基準線自然靜止時才能穩固基準線,為保證其精度要求,穩固后應校驗基準線間距及對角基準線尺寸,并用激光放線儀再次校驗。
7.3.1基準線尺寸必須符合圖紙,各線偏差不應大于0.3mm。
檢查方法:尺量。
7.3.2基準線必須保證垂直。
檢查方法:吊線、尺量。
7.4.1樣板架水平偏差不得大于3/1000。
7.4.2并列電梯、層門中心距偏差不得超過20mm。
7.4.3相對電梯、層門中心線偏差不得超過20mm。
8 施工試驗計劃
樣板安裝及基準線掛設完成后進行放線尺寸檢查測量記錄。
9 安全生產、現場文明施工要求
9.1作業時防止物體墜落傷人。
9.2各層層門防護欄保持完好。
9.3進入井道施工應做好防護,防止墜落。
9.4在剔鑿井道內壁及層門處樓層顯示盒、呼梯盒孔洞時,應采取防塵措施,并及時清理垃圾。
10 成品保護
10.1各層層門防護欄保持良好,以免非工作人員隨意出入。
10.2作業時防止物體墜落,避免砸壞樣板。
10.3作業出入進道時,注意不碰層門口線;井內作業時,特別是電、氣焊作業時,注意愛護基準線。
11 工程質量驗收
樣板安裝及基準線掛設完成后,按本工藝“7 質量標準”進行檢查驗收記錄,并按附表C做好記錄。
12 工程質量通病防治
12.1確定轎廂導軌基準線時,應先復核圖紙尺寸兩者是否一致。不一致時應以實物尺寸為依據。并通過有關部門核驗。
12.2每次作業前,均應復查一次基準線,確認無位移,與其它物體不接觸后,方可作業。
12.3在剔鑿井道內壁及層門處樓層顯示盒、呼梯盒孔洞時,應采取防護措施并及時清掃腳手板,防止砸壞樣板。
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施工單位檢查評定記錄監理(建設)單位
驗收記錄
主控項目1機房內部、井道土建(鋼架)結構布置必須符合電梯土建布置圖要求
2主電源開關第4.2.2條
3井道第4.2.3條
一般項目1機房還應符合的規定第4.2.4條
2井道還應符合的規定第4.2.5條
電梯安裝工程設備進場質量驗收記錄表附表B
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施工單位檢查評定記錄監理(建設)單位驗收記錄
第5.1.1條
(2)產品出廠合格證
(3)門鎖裝置、退速器、安全鉗及緩沖器的型式試驗證書復印件
一般項目1隨機文件還應包括(1)裝箱單第4.1.2條
第5.1.2條
(2)安裝、使用維護說明書
(3)動力和安全電路的電氣原理圖
(4)液壓系統原理圖
2設備零部件與裝箱單內容相符
3設備外觀無明顯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