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價值百萬與拖把為伍 永康硅化木收藏冷熱兩重天
- 評論:0 瀏覽:2935 發布時間:2006/7/14
- 硅化木,永康人叫它“松化石”。現在永康城區人家,60%的家庭擺有一兩塊“松化石”。這種收藏風,在永康越來越盛。但令人不解的是,有些人花數萬元,到外地去買這種“石頭”,而當地同樣價值連城的寶貝,卻被一些人當作廢品,四處亂扔亂丟。
“松化石”欣賞價值蠻高
據當地有關人士介紹,自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以來,{TodayHot}永康民間一直稱呼硅化木為“松化石”。自唐代的陸龜蒙、齊己等詩人以來,歷代文人騷客,都有贊詠永康“松化石”的詩,歷代的藏石家專著,如宋代杜綰的《云林石譜》、明代林有麟《素園石譜》、清代諸九鼎《石譜》及應谷泰《博物要覽》中,都記載了永康“松化石”,說明這種“石頭”在賞石文化中有重要地位。
在永康,除了松石亭,還有松石山、松石街、松石路、松石鎮等古名稱,其中,松石路這一路名,延用至今。永康的不少古建筑,如著名的“徐震二公祠”中,都在天井里放了一對“松化石”,因為在永康人心目中,“松化石“具有防火、避邪和鎮宅的作用。
“石癡”高價收購外地寶貝{HotTag}
永康根藝盆景賞石協會中,賞石分會有20余人。該協會秘書長楊斌,收藏了大大小小7000多方(收藏術語,一方即一塊)“松化石”。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每面墻都裝了博古架,擺滿了各種石塊。楊斌介紹,他的“石友”很多,前幾天有個朋友剛托人從新疆運回來一批,光運費就有上千元。
楊斌經常要到金華金東區的下吳村淘寶,10年前,那里的人還沒有認識到硅化木是寶貝,而他已聞風而至,并已在下吳村花了60余萬元。他指著一塊電視機大小的石頭說:“單這一塊,就花了9800元。”
楊斌認為,永康有獨特的“松化石”賞石文化:既有實物,又有歷代文獻記載,作為永康的子孫,他想把老祖先的傳統發揚光大,讓它與安徽靈璧石、太湖石齊名。
今年35歲的楊斌有個理想:到鄉村建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宅子,擺放他歷年收藏的石頭,搞一個“松化石展覽館”。
高價“松化石”與拖把為伍
不過,也有很多當地人,對硅化木的價值認知度差了一大截。
在永康一個村子的浴室里,有一塊楊斌認為價值上百萬元的、清代出土的“松化石”,與拖把、菜籃等混在一起,上面扣著一個臉盆和一個洗菜籃。因為是村里的公共財產,他想買而不得。另一塊小點的,則在2000年被小偷偷走了。
在永康一個倉庫里,兩塊明代出土的“松化石”的擺放地,則被居民開發成了菜園,石頭上長出了青苔。
另外有一塊“松化石”,還被擺放在永康人民醫院的水池里。
楊斌說,境遇如此的古“松化石”,在永康還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