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江門發現疑似冰川時期產物的“冰臼”
- 評論:0 瀏覽:1879 發布時間:2006/7/14
江門市新會區一位業余地質愛好者,最近在新會區崖門鎮青石坑一片U形谷花崗巖上,發現疑為兩三百萬年前冰川時期地質直接產物的“冰臼”。這是罕見的自然景觀。
冰臼是冰川的直接產物。兩三百萬年前在巨厚冰層覆蓋處于“封閉”和“半封閉”狀態下,冰川融水沿著冰川裂隙向下流動時,由于冰層內有巨大壓力,呈“圓柱體水鉆”方式向下覆基巖及冰川漂礫進行強烈沖擊、游動和研磨,最終形成深坑,這些坑極像南方舂米的石臼,因此稱為冰臼。
1999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韓同林教授回家鄉揭西探親,發現了揭西、豐順存在“世界罕見的冰川遺跡”——冰臼群。其后,廣東地質學界也于2001年在廣東省饒平縣樟溪鎮發現特大冰臼群。不久以上這些地區都開發成地質旅游區。
江門市新會區業余地質愛好者潘先生發現的崖門“冰臼”,靠近出海口,出現在U形谷花崗石巖坡上。U形谷寬逾60米,冰臼所在處現水位落差不足2米。“冰臼”形狀各異,主要形狀酷似古代舂米的臼,大多呈圓形。也有橢圓形、花辨形、心形等。“冰臼”口徑大小不一,深淺不同,內壁光滑,基本呈口小肚大底平,有的一個連一個。在坡底水中有幾個大的“冰臼”直徑2~3米,深不見底。距水面近4米的巖坡上有一個直徑30厘米、深度50厘米的較為標準的古代舂米的臼;附近有兩個直徑超過2米的“冰臼”,由于年代久遠,臼內長滿了植物;還有一個心形的小臼,形狀異常怪異。新會區崖門鎮青石坑的“疑似冰臼”如經專家鑒定證實,則將為華南地區史前冰川現象提供新的佐證。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