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如果買…… 哪些房子值得買
- 評論:0 瀏覽:1942 發布時間:2006/7/14
- 隨著上海房價開始逐漸回歸理性,如果你有自住的迫切需要,或是覺得再等也無多大意思,打算在今年買房,那么,在經歷了2005年宏觀調控洗禮之后,你的擇房觀念是否有了更新?新形勢下,怎樣的房子才適合自住,性價比較高呢?本文提供的幾種思路,或許能拋磚引玉,給今年打算買房的消費者{TodayHot}些許啟迪。
NO.1已經跌足30%
怎么來判斷呢?有兩個標桿。其一,以頂部價為標桿。以本區域2005年4-6月間房價最高峰值時作參照,如果已下跌30%,基本算是跌到位了,即底部基本探明,如果還沒到位,應當視為還有補跌可能。其
二,以底部價為標桿。以一般地處外、郊環之間的“兩個1000萬”重大工程配套、中低收入商品房的每平方米4000元為底部價,上浮20%為參照,即外環地區每平方米為5000元,然后,向內遞增,基本上外、內環線間約每平方米為7500元、內環內每平方米為15000元,其中還可根據不同地域適當上下浮動10%,如南部可上浮10%,北部可下浮10%,上下浮動極限不超過20%。
目前,個別區域的房子價格,在這兩個標桿之下,可視為已跌到位。舉例來說,北部的大華、萬里地區,以第一個標桿測算,2005年最高峰值是每平方米10500元,打個7折,是7350元,按第二個標桿測算,它地處外、內環線間,加上北部的下浮系數,應當定位在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2006年打算在這個地區購房的,已等于或低于這個單價的,可以認為繼續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可能將來還有升值空間。如果高于這個單價,可以認為價格已到“喉嚨口”,即便吆喝的人會找出該房的種種優點來證實此房物有所值,那么,就算不會繼續下跌,上漲的空間同樣也不大。
當然,這兩個標桿的測算,僅限于毛坯的普通公寓,不包括{HotTag}超豪華公寓,也不包括特殊地段、特殊景觀的公寓,如淮海路、南京路附近的單價每平方米25000-50000元的樓盤,小陸家嘴地區單價每平方米40000-140000元的樓盤。這類物業不是普通消費者購買的,所以,這里介紹的測算依據,對它們是失靈的。
NO.2更多賣點,物超所值
從前購房大軍中常會有人說,所買的房子,或由于小區環境好,或因為房型好,所以超過了周邊樓盤的價格。這樣想可以為自己多付的銀子找到心理平衡點:正因為具有某些“賣點”,價格高出同類地區、同類樓盤一截。然而,這只是物有所值,真正的“高性價比”是“物超所值”。
舉例來說,以人民廣場為軸點,相似距離的西南九亭地區和西北羅店地區,目前房價都在5000-6000元,相對來說,九亭已可看到地鐵9號線,這就比羅店多了個優勢,何況還有南北部地區的系數差。
再如,同在一個地區的不同樓盤,假如價格相等,但離大賣場、地鐵口、學校、醫院更近的樓盤,就屬性價比更高的。所以,有時寧可犧牲小區人工景觀、綠化率或者會所,也還是要追求“開門八件事”是否便利,畢竟房屋最大的功能是居住,與日常生活更密切的“賣點”,更能凸現“性價比”。
NO.3與環保節能趨勢吻合
應該說,性價比的概念很寬泛,它還包括諸多潛在的升值貶值因素。用發展的眼光看,有潛在升值空間的,可以說是高性價比的房子,反之,則可認為性價比不高,或者基本上已透支。在穩定房價上漲短期過快的宏觀調控背景下,打算今年買房的人,尤其要把握政策的取向,結合此番調控帶來的教訓,也就顯得特別重要。
哪些因素需要考慮呢?可以選擇具有科技含量的住宅,比如選運用新穎建材、循環利用建材與技術,建造的環保節能型的房子。此外,可選緊湊型的房子,比如二廳可改一廳,二衛可改一衛,多一間朝北的書房不要也罷,三陽臺改二陽臺、一陽臺等等,這樣既可以控制購房的總價,還可以不踩超面積產生的稅收紅線。另外,可考慮選規劃受益的地區,比如,2010年前通車的地鐵沿線的樓盤、已列入舊區改造重點地塊邊緣的小區、在建的重大配套項目(大型綠地、公園,標志性樓堂館所)附近的小區。再者,不論自己是否已有車,小區車位必須超前考慮,比如兩個單價相近的相鄰小區,寧選車位比高的。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